跳去內容

純粹理性批判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純粹理性批判》
作者伊曼努爾·康德
語言德文
原著書名C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題材形而上學
出版地 普魯士王國
出版時間1781年
頁數856 (原裝版本)[1]

純粹理性批判》(德文C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英文Critique of Pure Reason)係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1781年出嘅一本哲學,主要討論知識學

序言[編輯]

康德喺第二版嘅序言,做咗一個假設:「唔係知識一定要符合對象,而係個對象一定要符合認識主體,嘅先天認識形式」[2]。呢一個新思維,就好似哥白尼地心說變做日心說一樣,畀人話係哲學嘅「哥白尼革命」。所以,「人為自然立法」係康德哲學觀念入面,一個重要嘅命題。哲學嘅好多基本概念,甚至大家日常會用到嘅概念,都係嚟自「先天綜合性」嘅概念,例如「」、「」、「生命」、「死亡」、「1+1=2」、同埋「靈魂」等等。正如康德所講,呢啲概念係「人為自然立法」嘅產物,亦就係人類嘅「先驗原則」所構成嘅基本理式——精神性結構[3]

先天綜合判斷[編輯]

康德提出咗「先天綜合判斷」,而呢個概念係嚟自休謨嘅綜合命題同分析命題嘅區分。休謨認為:分析命題嘅謂語包含喺主語入面,例如「人都係會死嘅」,「死」包含喺「人」呢個概念入面,所以叫做“必然命題”,亦就係先天嘅;綜合命題嘅主語謂語冇先天嘅邏輯關係,例如「一個人坐喺櫈上面」,休謨叫呢樣做“偶然命題”,亦就係後天嘅。康德對於又屬於先天,又屬於後天嘅概念,就提出「先天綜合判斷」。康德唔認為所有綜合命題都係後天嘅,而一啲先天嘅綜合命題就係「先天綜合判斷」。

康德對於分析-綜合區別嘅理解就係:

康德嘅三種命題
分析判斷 綜合判斷
先天判斷 存在 存在
後天判斷 唔存在 存在

喺導言入面,康德提出咗全本書嘅總綱:純粹理性嘅總任務,就係要解決「先天綜合判斷」點樣有可能嘅問題。佢將先天綜合判斷分做咗三類:數學判斷、自然科學判斷、同形而上學判斷,組成咗下面嘅三個問題:

  1. 純數點樣有可能出現?
  2. 自然科學點樣有可能出現?
  3. 形而上學點樣有可能係科學

康德將全書大致嘅分為咗五部份:

  1. 先驗感性論
  2. 先驗邏輯論
  3. 先驗分析論
  4. 先驗辯證論
  5. 先驗方法論

五大論述[編輯]

先驗感性論[編輯]

根據「先驗感性論」(英文Transcendental Aesthetic) 嘅睇法,任何人一天生就有嘅知識,都一定係嚟自直覺。呢種知識可以分做「空間」同「時間」兩大元素,就包含到哂所有自然界可以刺激到人嘅感官嘅現象。同一時間,空間同埋時間亦都係喺數學先驗概念。

先驗邏輯論[編輯]

根據「先驗邏輯論」(英文Transcendental Logic) 嘅睇法,自然科學知識,唔係淨係單靠直覺或者思維,而係要兩個一齊夾埋,先至可以發掘到新嘅學問。所以,一定需要有一個分開嘅範圍,嚟研究先驗邏輯,同埋佢點樣可以喺經驗上面應用到。先驗邏輯最主要就係唔單至諗啲知識自己本身,而係探討知識同佢嘅對象之間嘅關係。

先驗分析論[編輯]

根據「先驗分析論」(英文Transcendental Analytic) 嘅睇法,人嘅理性判斷係可以分析出唔同嘅範疇英文Theory of Categories。呢種分析可以分做概念 (英文Concepts) 同埋原理 (英文Principles):喺概念分析入面,康德將知識性嘅判斷分咗做12個最基本嘅邏輯概念。喺原理分析入面,呢12個天生已經有嘅概念,經過時間去同人嘅經驗neng3埋一齊。

先驗辯證論[編輯]

根據「先驗辯證論」(英文Transcendental Dialectic) 嘅睇法,人嘅理性係充滿住一啲錯嘅概念,去嘗試解釋一啲人永遠都唔會能夠解構得到嘅嘢(例如靈魂)。仲有,康德認為理性係一定要超越個現象自己,先至可以攞到關於件嘢嘅知識。所以,康德認為形而上學只不過係一種先驗幻想,所以唔係真正嘅科學。最後,因為每一件事都已經有至少一個前因,而康德就嘗試一路將啲原因推出去,睇下揾唔揾得出一個冇任何原因而發生嘅事件。

先驗方法論[編輯]

根據「先驗方法論」 (英文Transcendental Doctrine of Method) 嘅睇法,純理性需要有唔同嘅條件,先至能夠成為完整。雖然純理性嘅法規好好,但係佢嘅理論就冇任何規則。康德認為,純理性純數嘅最大分別,就係純數可以設立唔同嘅先驗公理,不過純理性就係完全依靠住人嘅經驗,所以只係後驗。康德認為,純理性唔應該超越佢本身嘅限制,嚟建立一種有關經驗形而上學

知識論嘅重點[編輯]

對於知識論上面,康德提出咗幾個主要嘅重點。

知識嚟源[編輯]

康德認為,知識係人類同時透過感官理性而攞到嘅。所以,經驗對發掘知識係必須嘅。同時,產生知識亦需要有理性,而呢個能力就係靠天生嘅。康德同亞里士多德一樣,將呢種理性叫做「範疇中文範疇 (康德)」,認為如果冇咗呢啲範疇,人就冇辦法去感覺同埋知道呢個世界。

不過同時,康德亦睇到,人所接觸到嘅嘢,並唔係件事嘅真實「本體」。

時間同空間[編輯]

對於康德嚟講,時間空間係兩個天生好特殊嘅概念。佢喺書入面講到,冇人可以想象到住喺一個冇時間或者空間嘅世界,所以認為係容許人有經驗嘅基本需要。夾埋之前嘅概念,即係產生知識總共需要嘅係:時間、空間、同埋範疇。

另外,康德亦認為經驗係一定要係嚟自心靈以外。即係話,人可以用它嘅感官去理解身邊周圍嘅世界,但係就冇辦法去感覺同埋理解自己本身。

因果律[編輯]

因果律方面,康德亦推翻咗休謨嘅睇法:休謨認為因果律並唔存在,而因果關係純粹係人習慣咗用呢個現象啫。即係話,我哋可以睇到兩個波喺度郁,但係就唔能夠解構得到究竟點解。

休謨認為,因為人冇辦法明白到因果關係本身,所以就都唔能夠證明到呢種關係存在。康德認同因果關係唔係嚟自人嘅經驗,不過就拒絕係完全唔可以知道,因為認為因果關係係人嘅理性嘅結果,係人嘅認知嘅規則。

宗教[編輯]

宗教問題上面,康德承認無論係經驗定係理性,都冇辦法證明到上帝嘅存在。但係佢就認為,為咗維護道德嘅緣故,我哋一定要假設上帝同靈魂嘅存在。佢將呢啲信仰叫做「實踐嘅設准」,即係一個冇辦法證明到嘅假設,但係為咗實踐嘅緣故,就一定要假設成立。最後,康德維護咗人嘅尊嚴,強調「人係目嘅本身,而唔係用嘅手法[4]

[編輯]

  1. "Seite:Kant C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856.png – Wikisource". de.wikisource.org.
  2. Kant, Immanuel. . 鄧曉芒翻譯. p. 15. ISBN 7-01-004059-1.
  3. 參考康德《純粹理性批判》,藍公武譯,商務印書館,1960年3月出版(哲學界一直認為呢係最過硬嘅漢語譯本)
  4. . 3. 2005: 47-54. 原著喺2022-04-08歸檔. 喺2021-06-18搵到. {{cite journal}}: Cite journal requires |journal=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