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合并请求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關於重複條目的處理程序?[编辑]

目前乍看之下有點難以理解,有以下幾個問題:

  1. 討論要有什麼樣的結果才能付諸執行?
  2. 投票制?多數決制?票數門檻?
  3. 如何處理有所回應(例如贊成意見)卻沒有繼續討論的重複條目申請?
  4. 誰有權進行條目合併?發起者?管理員?
  5. 「發起討論->沒有回應->沒有執行」─是否有這類狀況的處理方案?

DarkRanger 2007年9月4日 (二) 18:47 (UTC)[]

没有人来讨论这个问题吗?现在需要处理的条目积压的越来越多了.SH1019Team Radio 2009年1月3日 (六) 16:04 (UTC)[]
偶爾會有人去零星地清一點積壓的工作的,但減少的速度遠不及新增的快,而且去做清理工作的人,都得面對前面DarkRanger早於2007年9月所提出的問題。更慘的是關心這問題的管理員少(不是沒有,不過少^^"),阻撓這工作的白目多,我的合併經常被白目回退(參考樓下的另一項討論即知)--210.6.97.84 2009年5月9日 (六) 10:28 (UTC)[]
慢慢來,不急著立刻全部完成,我預估我這次清理Category:需要合并的条目出來的東西,需要花上三個月以上來清理吧。如果你進行的合併工作被回退,我也會盡量幫忙和其他人溝通的。-Alberth2-汪汪 2009年5月9日 (六) 12:32 (UTC)[]
  「如果你進行的合併工作被回退,我也會盡量幫忙和其他人溝通的」←剛才專題選粹服務條目正正又發生這種情況了,看來還是又得麻煩您走一趟當說客了^^"
  其實我過去也不是沒嘗試過以溝通解決事情,但成效總是像昨天發生的那件事那樣,也許我真的不適宜跟人溝通...-_-210.6.97.127 2009年5月29日 (五) 14:59 (UTC)

有沒有哪位能界定一下「Wikipedia:重複條目」、「Category:需要合併的條目」和「Wikipedia:移動請求」三個頁面的分工有甚麼不同?

事緣當我動手合併河南郡三川郡迦帕多家教父加帕多家教父時,卻被退回了。

查上述兩對條目實為積壓已久的「Category:需要合併的條目」,前者(三川郡河南尹)的合併,更是已在「Wikipedia:重複條目」頁面經過長足的討論而達到共識後才進行的。三川郡河南尹的合併於2009年1月25日08:54被某用戶退回,而該用戶的再前一項改動則發生於2009年1月25日08:53,足見該用戶在進行退回前,對該兩條目的合併的前因後果,不可能有超過一分鐘的閱讀時間去理解。再查該退回合併的用戶的其他「用戶貢獻」,發現該用戶實素有盲目退回的習慣。

然而,當我檢舉該用戶的盲回退回時,又被勸喻說「條目不能手動移動,要由管理員處理。」

我見「Category:需要合併的條目」頁面只是掛上「本頁面是一個積壓的工作,需要老練的用戶關注」,並沒有說非由管理員處理不可。

結果,要做的沒人做,大量積壓,去做的被人退回,退回者自己又不做。

如果我每次對前兩個頁面的條目進行合併,都必須被退回且必須送交「Wikipedia:移動請求」頁面處理的話,那麼乾脆只保留「Wikipedia:移動請求」好了,前兩個頁面要來幹嘛?--210.6.97.145 2009年2月7日 (六) 06:11 (UTC)

確實常常有人混淆,不過移動請求和重複條目是完全不同的。移動請求是只有一個條目及內容,當無法移動到新名稱時,才需要到移動請求提出;此外,現在也會處理被以剪下貼上移動的條目的編輯歷史。由於某些情況下的移動只有管理員可以處理,因此移動請求必須由管理員處理,如果被積壓確實是管理員該設法處理。而重複條目則是同時存有兩個先後建立的條目,但可能後來被發現其實是可以合併為單一條目,因此要將兩個的內容合併,並將其中一個改為重定向頁;這種工作其實就不需要管理員的權限就可以進行,任何熟悉維基百科的人都可以處理,只是問題常常在於要如何決定將哪個條目改為重定向頁?取得合併的共識也是處理重複條目最難的部分,也因次重複條目會更容易被積壓。—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7日 (六) 06:59 (UTC)[]
謝謝回覆,那麼,套用到河南郡三川郡迦帕多家教父加帕多家教父這幾個案例時,應該如何處理才對?我確實是在「Category:需要合併的條目」找到的,也確實被退回了,而該退回動作也被肯定了,是不是又該交由「Wikipedia:移動請求」處理?--210.6.97.145 2009年2月7日 (六) 07:42 (UTC)
有時候可能只是誤會,或許其他人沒注意到該頁面已經有合併的討論及共識,這時候建議可以直接去回退者的對話頁提出說明、溝通,應該有助於解決爭議。另外,也建議在合併同時善用編輯摘要,讓他人知道為何自己要做此修改。因為這些動作並不是在進行條目的移動,因此也不需要到移動請求提出。—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7日 (六) 07:52 (UTC)[]
想问一下,直接手动重定向岂不是让被A条目的原编辑历史停止了?原编辑者的功夫岂不是白费?这种情况不是不应该手动重定向而是由管理员移动再合并编辑历史吗?--91.142.12.62 (留言) 2009年2月7日 (六) 07:58 (UTC)[]
可以參考Wikipedia:合并和移动页面#如何合併頁面,在合併兩頁面時,編輯歷史的合併並非是必須的;目前的作法是認為有此需求的話,可以在合併完成後再至移動請求提出,但提出前此兩條目必須先將內容整合完成,才能方便管理員進行編輯歷史的合併。不過個人並不建議所有合併的條目都將編輯歷史合併,因為會產生讓編輯歷史混亂的問題,可以參考我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09年2月#重複條目之編輯歷史是否須合併?提出的討論,如果有任何建議方式也歡迎一起提出。—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7日 (六) 08:19 (UTC)[]

Wikipedia:重复条目/存档/2008年中为什么还有未解决便存档的请求?

遇到内容雷同的两个条目究竟是不是应当到Wikipedia:重复条目提出?我发现我在那里提出的请求,结果无非是(一)没有管理员搭理便被存档;(二)被IP用户管理员手动合并页面,而且这种手动合并的行为似乎也被其他管理员们所默许。于是,遇到铝热剂铝热法两个应当合并的条目后,我将铝热剂手动合并到铝热法,并在将 Talk:铝热剂 转移至 Talk:铝热法 后,将其提交快速删除。然而该提删页却被管理员挂上了hangon模板,并被提到了Wikipedia:移动请求,要求“合并编辑历史”,致使两者编辑历史混在一起,甚至出现了我将“铝热法”重定向到“铝热法”的记录,我的编辑被回退,并被恢复,最后的页面历史成了这样。难道管理员认为这样互相交错、混乱不堪的编辑历史才是正确的?铝热剂 只有一个主要贡献用户,其内容也大多与 铝热法 相同,手动合并时编辑摘要中已有记录,如果想要看合并前的页面历史,完全可以去相应的页面历史页中看,两者互不影响,然而合并后页面历史中只有页面移动的记录,并没有合并的记录,管理员们却非要使编辑历史变得凌乱,让看页面编辑历史的人一头雾水。如此双重标准,实在令人费解。—Choij (留言) 2009年2月7日 (六) 09:37 (UTC)[]

你提出的疑問可以分兩點來說明:
  • 其實Wikipedia:重复条目並不是要由管理員來處理的工作,因為這項工作並不需要管理員的權限,是任何人都可以處理的;而重複條目的合併,確實也就是「手動」將兩條目的內容集中在一個上,再將另一個改為重定向。至於未被處理就被存檔,你舉的例子那就是我的疏忽了......。
  • 完成合併後,是否需要將原本的兩條目編輯歷史跟著合併,這目前尚未有一致的共識,個人也是與你一樣認為一般狀況下不要合併比較好,因為會讓編輯歷史交錯,難以閱讀(可以參考上方「重複條目之編輯歷史是否須合併?」一節之討論);但是還是有許多人認為為了保留兩條目所有貢獻者的紀錄,應該合併。所以才會有人提出將兩編輯歷史合併的請求,並獲得其他管理員的認同並執行。這個議題確實需要更多人一起討論,尋找一個兩全的解決方案。
Alberth2-汪汪 2009年2月7日 (六) 13:43 (UTC)[]

建議所有討論都到相關條目之討論頁進行,以方便所有關切該條目的用戶參予及了解;對於關切Wikipedia:重复条目的用戶,如果希望監看列表中所有頁面及其相關討論頁的話,可以利用這個連結: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Special:链出更改&limit=100&target=Wikipedia:重复条目Alberth2-汪汪 2009年5月8日 (五) 10:26 (UTC)[]

請大家關注,218.250.11.179基本上只是消除了尤纳斯·卡斯劳斯卡斯條目的內容,而不是將之跟尤纳斯·卡兹劳斯卡斯條目「合併」,其中,連出生日期的差異都沒有攷證--210.6.97.75 (留言) 2009年5月14日 (四) 12:25 (UTC)

恩,這確實是疏忽......,感謝你的發現......—Alberth2-汪汪 2009年5月14日 (四) 13:07 (UTC)[]
上海碧雲良千足球俱樂部也發生了類似情況--210.6.97.129 2009年5月30日 (六) 12:53 (UTC)

同樣的情況,又發生在內搭褲、緊身褲、無底襪條目了

內搭褲和緊身褲兩個條目原有的訊息,在這次這次都全被刪掉了(並不是內容合併),並且重定向到無底襪條目。

原子褲
緊身褲

問題是,目前無底襪條目的內容,不可等同en:Leggings條目所描述的東西,也不可能涵蓋、取代、指稱這些圖片的東西(這些圖片來自被後來無底襪條目抹煞了的內容),因此全盤抹煞這個這個條目的原本內容,有點粗暴--210.6.97.203 2009年8月31日 (一) 07:33 (UTC)

東區體育會和東區足球隊[编辑]

觀看編輯歷史,這兩個條目好像已曾經被合併過,如果是這樣的話,即使用我們現在動手合併,會不會再被馬上退回,引發編輯戰?(羊城條目也是) btw,能否就伊萊恩條目的頁面存廢討論給點意見?--210.6.97.246 2009年5月28日 (四) 08:23 (UTC)

Talk:羊城裡並沒有明確的共識,所以在未有共識之下合併,被回退其實不意外。至於東區體育會和東區足球隊,在他們的討論頁上問問好了—Alberth2-汪汪 2009年5月28日 (四) 08:49 (UTC)[]
  說的也是,那還是別沾手好了...
  唉,所以說,有時不是不想幫忙清理積壓工作,無奈順得哥情失嫂意...-_- 210.6.97.246 2009年5月28日 (四) 09:10 (UTC)

好好墓」實非「妇好墓」的別稱,而是個純粹字誤。大家可以先詳閱妇好墓條目,看看「妇好」所指的是甚麼,再用「好好墓」做關鍵字搜尋一下,即知所言非虛。

因此,「好好墓」宜刪除,而非用作「妇好墓」的重定向頁,尚祈亮察。

btw,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09/06/21中,曹國雄條目的存廢記錄雖被Jimmy Xu君註上已刪除字樣,但條目目前其實還沒被刪除。--210.6.97.182 2009年7月1日 (三) 03:54 (UTC)[]

好好墓改為重定向算是討論出的共識,雖然共識的內容不一定正確,如果要刪除可能需要再提一次存廢討論。而曹國雄確實已經被刪除,但是原創者不死心又重新建立了一次,同時又被其他用戶改善了內容,故已不適用於快速刪除的標準。—Alberth2-汪汪 2009年7月1日 (三) 04:02 (UTC)[]
好好墓是錯誤的名稱,重定向只會招來人們的笑話。--58.152.239.160 (留言) 2009年7月1日 (三) 04:04 (UTC)[]
我也覺得可能是Wing君和Jimmy Xu君百忙中未及細察,所以也邀了他們到talk:妇好墓裡再談,不過,剛才再看,好好墓已經刪了 :P--210.6.97.227 2009年7月1日 (三) 08:35 (UTC)

有合必有分[编辑]

既有了把重複條目合併的討論頁面,想問問,維基有沒有把條目分割的專門討論頁面?口罩條目就好像有這個需要了。

btw,「叶调」和「葉調」的情況,應該交去建議合併還是交去移動請求才對?--210.6.97.234 2009年7月5日 (日) 09:17 (UTC)

這要合併編輯歷史,目前是在移動請求中處理。至於分割?目前好像只有Category:需要分割的条目Alberth2-汪汪 2009年7月5日 (日) 15:30 (UTC)[]
如果我只是簡單地把「叶调」重定向到「葉調」,這可以嗎?--210.6.97.254 2009年7月6日 (一) 04:23 (UTC)
看起來應該是沒問題,另外就是記得在編輯摘要中說明編輯原因吧~~—Alberth2-汪汪 2009年7月6日 (一) 05:18 (UTC)[]
  那麼我就這麼辦好了 ^_^ --210.6.97.120 2009年7月6日 (一) 11:28 (UTC)

↑怎麼嘉諾撤聖家書院人脸识别软件還沒合併就刪除了?--202.155.238.68 (留言) 2009年8月11日 (二) 11:07 (UTC)[]

抱歉,執行刪除時忘了補上理由。人臉識別技術的原內容非虛無空洞,實在有點像教人如何坐椅一樣。這樣的內容合併至另一條條目,無疑只會降低那一條條目的質素。故本人決刪除並不予合併。與有反對,歡迎提出。—J.Wong 2009年8月12日 (三) 10:10 (UTC)[]
人臉識別技術是這情況,不過嘉諾撤聖家書院呢?--210.6.97.103 2009年8月13日 (四) 08:59 (UTC)
后者内容包含前者,故直接删除。—Wcam (留言) 2009年8月14日 (五) 04:08 (UTC)[]
你們起碼得移除人脸识别嘉諾撒聖家書院的合併模板吧?留下那麼多「手尾」--210.6.97.41 2009年8月14日 (五) 10:25 (UTC)

WP:合并请求与存废讨论之{{合并}}[编辑]

这个存废讨论中,有用户提出:“合并后重定向”应去WP:合并请求进行讨论,而非在存废讨论进行。而WP:AFD中也有“如果您可以改善条目,请不要犹豫。同时,你可以选择:重定向、重命名、与其他条目合并、回退、或索性加入清理、小小作品限期改善模版。”,故此类合并讨论确实不应在存废讨论进行。然而:

  1. 4月7日的存废讨论记录中有非常多的可以“合并后重定向”的讨论,之前的存废讨论亦没有明确的拒绝合并讨论进入的情况。
  2. WP:合并请求中的讨论不了了之者居多,很多被提出合并的条目几个月后仍然保持原状,该页面似乎少有人关注。
  3. 提交存废讨论的入口允许提交合并请求,而未指明合并后是否要删除原页面。(存废讨论中的{{合并}}意义不明)

因此提出以下方案:

  1. 所有不涉及删除页面的讨论都不要提交到存废讨论(例如“合并后重定向”就不需要删除页面)
  2. WP:AFD和Twinkle中增加合并页面的引导。(TW中目前是挂合并模板,然后在讨论页讨论,不了了之的也很多)

或:

  1. 允许合并讨论进入AFD

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方案可行度较高:条目讨论页与合并请求的讨论难以引起关注,全放在互助客栈讨论也不现实。希望社群能在此得到共识,明确存废讨论的适用范围。--Tiger留言DDL是第一生产力 2017年4月8日 (六) 00:03 (UTC)[]

大部分在存废讨论的合并,很多时候是提出删除,然后最后意见是合并....--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4月10日 (一) 04:04 (UTC)[]
(!)意見 存廢討論中的合併,應視為解決刪除以外的選擇。--Nivekin請留言 2017年4月10日 (一) 06:00 (UTC)[]
個人認為結論是合併的話,應以轉介的認識交給合併請求重新處理,就如關注度一樣。—AT 2017年4月10日 (一) 06:03 (UTC)[]
(:)回應 其實如結案的管理員不動手作合拼的話,其他的非管理員編輯是無法完全地合併編輯歷史的;「以轉介的認識交給合併請求重新處理」,其實現況即是不了了之,根本沒有任何一位管理員負責。--Nivekin請留言 2017年4月10日 (一) 07:37 (UTC)[]
现实问题是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经常不知道该如何合并。所以交给管理员来合并不是办法啊。或者任何人合并完内容后,以模板或其他形式通知管理员帮助合并历史,可能会比较容易一些(其实看英文wiki,也是会有常年挂着合并模板的页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7年4月10日 (一) 07:51 (UTC)[]
比较喜欢楼上的意见,有可操作性。不过有这样的模版吗? --砜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谱 2017年4月11日 (二) 03:14 (UTC)[]
(!)意見:中文维基目前经常滥用合并页面编辑历史。Wikipedia:合并和移动页面里面说的很清楚,合并应采用剪切粘贴方式,并在编辑摘要中加以注明,但为什么目前中文维基普遍在合并时也合并页面历史?英文维基只是对“以剪切粘贴方式移动条目”这一种情况才合并页面编辑历史,而在合并独立编辑的条目时采用剪切粘贴的方式,但中文维基却经常在合并两个本来是独立编辑的条目时,也合并页面编辑历史,这样反而使页面编辑历史混乱不堪,后人在看页面历史时,会觉得不知所云。甚至当A条目内容是B条目的一个章节,在把A条目合并进B条目后,中文维基居然有时也把A的页面编辑历史合并进B,这就更错到离谱。希望中文维基能学习一下英文维基的经验(参见en:Wikipedia:Requests for history merge),在合并两个独立编辑的条目时以剪切粘贴方式进行,不要再合并页面编辑历史。--Pengyanan留言2017年4月12日 (三) 00:17 (UTC)[]
規則應該看它背後的原則,而不是只看著英文維基上的規則文字來論述。保留編輯歷史原因是為了讓貢獻者的授權保留住,比編輯歷史亂成一團更重要。但你可以從別的角度反對,例如合併後,討論頁有「合併自XX條目」的模板,是否這個模板就有代表貢獻者授權來自這個XX條目的編輯歷史,而不需要把編輯歷史搬過來之類的。而不是單純的說英文維基這樣做就這樣,我想英文維基應該也有過類似的討論當是。--Liaon98 我是廢物 2017年4月12日 (三) 09:03 (UTC)[]
(:)回應,我一直在论证原则,而不是只看英文维基上的规则文字,实际上英文维基根本没说为什么合并两个独立编辑的条目时不能合并页面编辑历史,论证内容都是我自己的理解。您可能没有仔细区分“保留”编辑历史和“合并”编辑历史这两个概念。以剪切粘贴方式合并也能“保留”编辑历史,被合并条目编辑者的贡献依然都“保留”着,并没有抹杀任何编辑者的贡献(只要不把条目整个删除,编辑历史都是“保留”的),Wikipedia:合并和移动页面也明确规定以剪切粘贴方式合并条目。“合并”编辑历史只是为了让编辑历史清晰体现编辑脉络,方便后来者清晰了解前人编辑的来龙去脉,因此“合并”编辑历史只应是为了纠正“以剪切粘贴方式移动条目”这种情况。对两个独立编辑的条目,以剪切粘贴方式合并,通过挂合并模板、页面讨论页讨论、在编辑摘要中注明等方式,后人更能清楚了解编辑脉络,而如果把两个独立编辑的条目的编辑历史也合并,则反而会让后人无法理解前人的编辑脉络。--Pengyanan留言2017年4月12日 (三) 10:15 (UTC)[]
編輯歷史不僅僅是要看整個編輯脈絡,還有包含這個內容是由哪個貢獻者授權的,以符合CC協定,這是維基媒體一直很重視的版權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剪貼移動被禁止的主因;WP:在维基百科内复制内容也有提到這些。所以我才說問題是在如果只留一個模板說是合併於何處,這是否有符合CC授權。另外有些情況,甚至原本合併的條目都被刪掉的,連編輯歷史都不留的--Liaon98 我是廢物 2017年4月12日 (三) 12:14 (UTC)[]
(:)回應:请您注意区分“移动”和“合并”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用剪切粘贴方式“移动”条目是禁止的,但用剪切粘贴方式“合并”条目是合理的(见Wikipedia:合并和移动页面),Wikipedia:在维基百科内复制内容也只是要求复制时在编辑摘要中注明,而不是合并页面编辑历史。对“合并页面内容”来说,在编辑摘要中注明、加合并模板已经足以表明内容是由哪些贡献者授权的;而“合并编辑历史”,只是为了便于查看编辑脉络,因此只应该用于纠正“以剪切粘贴方式移动条目”这种情况。合并页面内容,必须要手动把两个页面的内容真正融合在一起,这是无法通过合并页面编辑历史来实现的,保留被合并条目的独立性,才能方便人们查看两个条目是如何合并的(内容出自被合并条目的最后版本),而如果把两个条目的编辑历史也合并了,则反而让人很难找到合并的内容来自哪里(两个条目的各自编辑历史都混到一起去了)。另外,删除被合并的条目也是不合理的(应该保留重定向),而把合并讨论提交到页面存废讨论中来,就容易造成删除被合并条目这种错误的做法,我在本讨论一开始也指出了这一点,并据此反对把合并讨论放进页面存废讨论中来。--Pengyanan留言2017年4月12日 (三) 12:31 (UTC)[]
(!)意見Pengyanan,据我一向来的理解,合并条目时应将被重定向的页面历史原地保留,只需在编辑注释中注明原文来自哪个重定向页,一来可以保持重定向页的历史原貌,二来万一有天翻案必须重新分开时,只需简单回退即可。(这点在物种条目,次异名变有效名的情况随时发生)。记得某管理员说过,合并编辑历史很容易,可是要重新分开就困难了,所以尽可能不合并编辑历史。只有违规的剪贴移动(然后有后来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编辑),造成编辑史断裂,才需动用管理员的“合并编辑历史”权限。——♠白布¤飘扬§§ 2017年4月23日 (日) 00:40 (UTC)[]

目前{{subst:mergefrom/auto|另外的条目}}、{{subst:mergeto/auto|另外的条目}}將討論連結到talk:留下的條目,而維基百科:合併請求#說明[錨點失效]說新增請求時,討論要連結至Talk:合併走的條目,是否予以統一?--Towatw留言2017年6月9日 (五) 08:00 (UTC)[]

经过搜索,似乎没有在Wikipedia名字空间看到有关合并历史的说明,只有一个空章节。请问:

  1. 合并历史须满足怎样的条件才可进行?
  2. 何种情况需要合并历史?

--Tiger留言2017年8月7日 (一) 01:14 (UTC)[]

此讨论是关於是否將合併請求合併至存废討論,源於我曾經把一些在存废討論提交的合併请求转至WP:PM。希望大家能多多给予意見。— 2018年3月5日 (一) 10:43 (UTC)[]

背景[编辑]

建议让讨论在存废讨论那边进行7天,管理员结案后再转交到合并请求。现在合并请求那里没有经过讨论的请求,除非一目了然,否则很难处理。而存废讨论关闭后,很少会有人来参与讨论了。--Tiger(留言2018年3月4日 (日) 02:59 (UTC)[]

提案[编辑]

不如索性把合併請求併入存废讨论吧,这樣可以統一集中處理,而沒有爭議的合併提案可標記為管理員積壓工作,需要處理。存廢討論結果模板標記則可为「正在等候合併」,直至合併完成為止,惟原有的{{merge}}、{{mergefrom}}和{{mergeto}}模板則予以保留,但原本連結至其討論頁的連結則改為連結至存廢討論,而原有「討論」字樣將予以保留。@MoonianTigerzengWQL淺藍雪Outlookxp@Richard923888百战天虫Cwek*angys*Iokseng@KirkLUMCC214不知諸君意見如何?— 2018年3月4日 (日) 05:48 (UTC)[]

然而wp:PM根本沒人看……--【和平至上】💬📝 2018年3月5日 (一) 11:20 (UTC)[]
@和平至上:要wp:PM有人看的话,就须作诚如M.Chan君所言般的大幅政革了。我一開始之所以大量地转介至合併請求也是如M.Chan君所想,使合併請求能用得其所,但因為最近引起了爭論,故个人认为如果作出的改動能夠不影響维基人的習慣,则應实行该改动。— 2018年3月5日 (一) 11:34 (UTC)[]
沒人看的話,可以在條目創建者留言,並在條目中加上通往合併請求的連結,可能會多些人看。--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19 (UTC)[]
@Michael Chan:问题在于提合并者仍倾向用存废讨论提合并。既然有倾向如此,同時亦可減省程序(可以直接操作重定向,又可以直接操作合并,不用转介),为何不直接把合併請求併入存废讨论呢?— 2018年3月5日 (一) 13:33 (UTC)[]
Sanmosa君:方便區分。--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36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這個頁面的這個模板:

[[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time:Y/m/d}}|此頁面]]: 這一行會連接至UTC+0日期的存廢討論,以至於現在連到的是1月30日的存廢討論...--MeritTim留言-給予警告 2019年1月31日 (四) 05:31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鉴于Wikipedia:合并请求Wikipedia:移动请求的使用率不高,现发起社群调查[编辑]

一、如果您要移动一个页面,您会先上手操作,还是先提起移动请求

二、如果您要提起一项有关合并两个页面的讨论,你会去对应条目的讨论页面提起合并请求,还是提起页面存废讨论选择“(±)合併”选项?

抑或者,直接上互助客栈条目讨论板块其他板块讨论?

--云间守望 2019年1月29日 (二) 03:24 (UTC)[]

不整合:
WP:PM被强力de facto重啓了,再討論沒意思,先關掉吧。Sanmosa DC17 GAN FLN 2019年8月23日 (五) 10:34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雖然合併請求頁面存廢討論已經在1月合併,但是在實務操作上,如果要在AFD提出合併請求,預設的做法是刪除條目,不可以用其他沒那麼帶刺的方法申請合併。最近提出合併請求的時候,首先是機器人不認受{{Mergeto}}的地位,認為{{VFD}}才是有效的提刪模板,然後其他用戶也以「沒有懸掛『有效的提刪模板』」為由,否決我的合併請求。雖然我已經表示反對否決,不過估計以這個情況來看,保留的機會率非常高。

我在這裏就是看,能不能夠做得好一點。有時候僅僅是內容整合,本來的條目不至於刪除,而是可以保留作重定向。看看我們能不能:

  1. 在頁面存廢討論承認{{Mergeto}}的地位,或者
  2. 把{{Mergeto}}的內容轉到{{VFD}}。

--春卷柯南編輯數突破二萬 ( ·刻石留名 ) 2019年4月19日 (五) 08:29 (UTC)[]

作為經常處理afd的管理員,我覺得還是將合併、分拆等遷出afd比較妥當。本身允許併入就是權宜之計,而合併和分拆也只是afd的其中一個結案選項而已,換言之如果本來就是提議合併、分拆的話,置於同一頁面整合起來比較清楚。而且,將併拆置於afd內,就算結案是允許併入,到最後是否真的併入好,要跟進起來非常困難,如果有專門頁面的話,相信會比較容易跟進。—AT 2019年6月9日 (日) 12:14 (UTC)[]
如果要在存废讨论处理合并事宜,那么请先确定哪种类型的合并应该放到存废讨论,还是所有的合并都放到存废讨论?{{Mergeto}}类模板本来就是挂上模板等人合并用的,而不是提删用的。另外,在存废讨论处理的话,共识是合并,但很久都无人合并应该如何处理?毕竟合并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甚至不少条目的合并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才合并得了。那么如何处理这种问题?一直在存废讨论积压下去?--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6月10日 (一) 02:09 (UTC)[]
我觉得将改挂{{Merge}}作为结案选项、作为提报的首选步骤(当原页面内容不急需删除——不处在活跃编辑、非错误名称)为好。对于无需讨论只需合并处理的页面,不建议挂到请求页。--YFdyh000留言2019年6月12日 (三) 13:27 (UTC)[]
{{Merge}}提报?那么无需讨论只需合并的页面,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或者知识不足等原因无法合并的怎么处理?放在那里不管也不挂模板?--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6月13日 (四) 02:11 (UTC)[]
@Shizhao:就是改挂Merge模板并结案啊,放在Category:需要合併的條目而非存废讨论/合并请求页面中积压,等有兴趣查阅、修缮有关条目的人处置。无共识的合并同上,继续在相关条目中编辑、条目讨论页中讨论。--YFdyh000留言2019年6月13日 (四) 03:22 (UTC)[]
目前存废积压已经900多了。合并问题并入存废只能是使存废的积压情况变得更为严重而已--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7月23日 (二) 12:54 (UTC)[]
所以明明有人反對,什麼叫de facto合併?--J.Wong 2019年8月12日 (一) 12:03 (UTC)[]
那事實上是處於合并狀態,確實是de facto合併沒錯。 DC17GAN FLN1 FLN2 2019年8月12日 (一) 15:34 (UTC)[]
如果是次討論要結束,個人相信只有一個結論,就是︰整合是重大決定,理應按慣例先行公示,而之前未有公示,今次討論又遇有合理異議,故而維持原來分立狀態。如仍認為需要整合,應當重新討論。--J.Wong 2019年8月12日 (一) 12:12 (UTC)[]
我認為閣下現在是為求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刻意製造冗長討論。閣下的觀點其實也被部分用戶反對,依理應該維持現狀(可以無共識狀態結案),而現狀就是de facto合併。 DC17GAN FLN1 FLN2 2019年8月12日 (一) 15:34 (UTC)[]
閣下如果堅持不給維持現狀結案的話,我會考慮采取進一步行動。 DC17GAN FLN1 FLN2 2019年8月12日 (一) 15:37 (UTC)[]
我不认为现在de facto是合併,事实是以前什么样基本还是什么样。有提交删除的,有直接挂合并模板并讨论页留言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8月13日 (二) 01:56 (UTC)[]
Sanmosa君,請回應書生所言。在下意見與書生完全一致。--J.Wong 2019年8月13日 (二) 05:56 (UTC)[]
但基本上請求還是送去AFD,迴避{{vfd}} template≠不是de facto合併。書生只説了事實的一半。 DC17GAN FLN1 FLN2 2019年8月13日 (二) 06:01 (UTC)[]
而且我也表示了不反對無共識狀態結案,我的重點是Wong128hk你是不是仍然堅持製造冗長討論。先close這裏的討論好嗎,已經沒人有精力參與這討論了。 DC17GAN FLN1 FLN2 2019年8月13日 (二) 06:05 (UTC)[]
其實如果閣下之前結論不是那個,而是「整合是重大決定,理應按慣例先行公示,而之前未有公示,今次討論遇有合理異議,亦未有共識,故而維持原來分立狀態。如仍認為需要整合,應當重新討論。」在下亦不會重啟此討論。上面在下已經說了,那應該提醒相關用戶,而非將錯就錯。--J.Wong 2019年8月13日 (二) 06:22 (UTC)[]
@Wong128hk:不同意閣下這樣的結案理由。要這麽説的話,其實合併請求頁面存廢討論現在是介乎整合與分立之間,分立狀態并不是討論開始時“原來的狀態”。我建議直接只說“維持現狀”。 DC17GAN FLN1 FLN2 2019年8月13日 (二) 06:41 (UTC)[]
其實在下上面也已經說了,如非一開始就認為需要刪除,又或者不是因為關注度問題,其實就不應該提交到存廢討論。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沒有變過。至於TW,稍後修改合併程序後,亦應該一併修改。TW提刪頁面不應該再提供合併選項。該選項無疑加劇誤解。存廢討論至所以有合併選項作為結案理由,只是為了滿足《刪除方針》「刪除乃最後手段」此項大原則。如一開始已覺得合併就可以解決問題,為什麼要提刪?--J.Wong 2019年8月13日 (二) 18:08 (UTC)[]
閣下或者應該看看「合併請求」,兩個新請求,證明「合併請求」根本並非無人關注。就不明為什麼硬要整合到存廢討論,加劇存廢討論積壓,又加重存廢覆核負擔。此動作無疑甚為無理,亦不切實際。--J.Wong 2019年8月13日 (二) 18:17 (UTC)[]
這兩個用戶不能作準。Gianthard的編輯始於今年3月,編輯次數50次也沒有,我認為他是不清楚實況才會在那裏提報;而查Kannoflower的貢獻紀錄,他並不關注客棧的討論。再者,管理員Xiplus在1月把頁面中的{{historical}}模板移除,造成這樣的誤解在所難免。另外,我個人並不認為存廢討論/存廢覆核積壓、負擔是一個問題(反正該結案的討論,你們大多都還不結案處理,那我多放若干請求進去其實也沒分別)。合併請求之所以要併入頁面存廢討論,是因為這樣這些請求才能得到更高的關注,基本上以前合併請求的關注率都比較低,並且有機會扼殺了部分意見(例如主張不應合併而應保留條目,或主張不應合併而應刪除相關內容者)。我不認為維基百科的制度是用來優待管理員的,談存廢討論積壓/存廢覆核負擔於我而言沒有甚麼意義,如何令合併請求得到更高的關注是我唯一在意的地方。 DC17FLN1 FLN2 2019年8月14日 (三) 00:33 (UTC)[]
我剛才看看,我突然發現原來Wong128hk你是想故意迴避我的statement。「合併請求和頁面存廢討論現在是介乎整合與分立之間」這個statement,究竟你是否同意? DC17FLN1 FLN2 2019年8月14日 (三) 00:45 (UTC)[]
一、沒什麼能不能作準。維基百科不是只開放予熟練程序之人。該等請求都是八月才提出,與一月是否掛有模板又有何干?
二、閣下說法非常不負責任,亦是無端指責。管理員亦只是義工,什麼叫「反正該結案的討論,你們大多都還不結案處理,那我多放若干請求進去其實也沒分別」?又什麼是「我不認為維基百科的制度是用來優待管理員的」?這那裡優待了?閣下不斷放大一個問題,然後又置另一個問題於不顧。個人實在不見得如此於維基百科有何益處,亦不見得討論下去會有何結果。甚至有擾亂之虞︰因為不滿管理員該結案而不結案,做成存廢討論積壓,於是明知會加劇存廢討論積壓,繼續強推,而示不滿。
三、不認同。兩者分立無誤。
四、在下必須嚴正指出︰要令「合併請求」獲得關注,整合至存廢討論並非唯一方法,而且整合亦非上上之策。閣下執意整合,及堅持所謂「合併請求和頁面存廢討論現在是介乎整合與分立之間」,正正障礙「合併請求」改革,令流程無法改善及得到更多關注。
以上。--J.Wong 2019年8月19日 (一) 20:13 (UTC)[]
我這裏只是為上面針對你的反對意見說話而已,要不然開個投票吧。 DC17FLN1 FLN2 2019年8月20日 (二) 23:47 (UTC)[]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大家 早安

請問差別 第一手資料 第二手資料 第三手資料 網路上查得到的資料編寫的維基算是第幾手ㄛ —以上未加入日期時間的留言是于2019年8月26日 (一) 00:14 (UTC)之前加入的。

關於第一、二、三手來源的定義,請見Wikipedia:非原创研究#第一、第二和第三手来源。不知道閣下能給一下相關網站的連結嗎?因為網站來源都可以是第一、二、三手來源(尤其前兩者)。Sanmosa DC17 GAN FLN 2019年8月27日 (二) 04:06 (UTC)[]
我覺得他後面想釐清的是所謂「維基」算是第幾手來源。另外,此話題應移動至求助區。——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19年8月27日 (二) 06:11 (UTC)[]
User:Ericliu1912wiki-base頁面其實道理也一樣:不公開讓人edit的page如果是raw data就是一手,歸納raw data的話就是二手,歸納二手(以至三手)來源的就是三手。公開讓人edit的(像維基百科一樣的)也是三手,但通常不可靠。Sanmosa DC17 GAN 2019年8月27日 (二) 10:29 (UTC)[]
另外,這也算是請求厘清方針,可以留在這。Sanmosa DC17 GAN 2019年8月27日 (二) 11:19 (UTC)[]
“维基百科”的话是第三手来源,如同上面Sanmosa所说。至于“维基”,由于表意不清,说不好是几手。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8月29日 (四) 11:55 (UTC)[]

大家好,我又來了。(怎麽老是我?)這次我不是來提議AFD和PM合并的,而是來徵求大家一些能提高PM的參與度和使用率的方法。我的方法有三個:

  1. Twinkle配合(就是拜托Xiplus修改參數就是了;短期);
  2. AFD轉交PM常規化(我曾經弄過專用模板【{{Delpmh}}和{{Delpmf}}】,現在應該用得上;短期);
  3. 修改PM的做法(例如把PM弄成像AFD或VP一樣的版面,直接讓人看有甚麽討論;長期);

以上,其中短期那兩個其實可以即時做,尤其是第二個。User:Wong128hkUser:ShizhaoSanmosa DC17 GAN 2019年8月27日 (二) 10:21 (UTC)[]

或者大家也請其他人過來想辦法吧。Sanmosa DC17 GAN1 GAN2 2019年8月31日 (六) 07:14 (UTC)[]

我等待一下其他意見,稍後會正式提案。Sanmosa DC17 GAN1 GAN2 2019年9月3日 (二) 11:17 (UTC)[]

Xiplus方面,我直接通知他。Sanmosa DC17 GAN1 GAN2 2019年9月3日 (二) 11:1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