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去內容

印度河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印度河衛星圖

印度河粵拼jan3 dou6 ho4;梵文:Sindhu)係巴基斯坦最長嘅,有3,200公里。印度河由西藏出發,穿過喜馬拉雅山脈流去克什米爾,最後流入印度洋。「印度」呢個名就係嚟自印度河。

描述

[編輯]
印度河喺極具爭議嘅喀什米爾地區嘅流向;呢條河流經拉達克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分別由印度同巴基斯坦管理

印度河為巴基斯坦經濟提供重要嘅水資源——特別係巴基斯坦嘅「糧倉」旁遮普省,佢佔咗全國大部分嘅農業產量,仲有信德省。「旁遮普」呢個詞嘅意思係「五條河嘅土地」,呢五條河就係傑赫勒姆河錢納布河拉維河比亞斯河薩特累季河,最終全部都會流入印度河。印度河仲支持好多重工業,亦係巴基斯坦主要嘅飲用水來源。

唔同嘅資料來源對呢條河嘅總長度有唔同講法。喺呢篇文章用嘅長度係3,180 km(1,980 mi),呢個數字係嚟自2015年嘅《喜馬拉雅氣候同水資源圖集》。[1] 喺歷史上,1909年嘅《印度帝國志》就話佢「剛過1,800英里」。[2] 而2,880 km(1,790 mi)呢個較短嘅數字喺現代資料中都好常見,同3,180 km(1,980 mi)呢個數字一樣。現代版嘅《大英百科全書》最初喺1999年出版時用咗較短嘅測量數字,但喺2015年更新咗用較長嘅測量數字。[3] 呢兩個長度喺現代出版物中都好常見;有時喺同一份作品入面都可以見到呢兩個測量數字。[4] 2011年,一個中國研究小組宣佈咗一個約3,600 km(2,200 mi)嘅延長數字,呢個係根據衛星圖像嘅全面重新測量,同埋一次實地考察去確定另一個源頭位置,但詳細分析仲未發表。[5]

印度河嘅最終源頭喺西藏,但對於確切嘅源頭仲有啲爭議。傳統上認為嘅河源係「獅子口」(Sênggê Kanbab,桑吉藏布),呢個係一個長年冇間斷嘅泉水,離神聖嘅岡仁波齊峰唔遠,有一排長而低矮嘅藏傳佛教佛塔做標記。附近仲有幾條支流,可能形成一條比桑吉藏布更長嘅溪流,但唔同於桑吉藏布,呢啲支流全部都要靠融雪來維持。贊斯卡爾河喺拉達克注入印度河,佢嘅水量喺呢個匯合點之前仲大過印度河本身。[6] 另一種講法就話河流從大約300公里上游開始,喺桑吉藏布同噶爾藏布河匯合嘅地方,呢兩條河分別排水自俄昂隆康日同岡底斯山脈(崗仁波齊,岡仁波齊峰)。2011年嘅重新測量建議源頭應該係岡仁波齊峰東北嘅一個小湖,而唔係之前用嘅兩個點。[5]

之後印度河向西北流過拉達克(印度管理嘅克什米爾)同巴爾蒂斯坦吉爾吉特(巴基斯坦管理嘅克什米爾),就喺喀喇崑崙山脈嘅南面。希約克河希加爾河吉爾吉特河將融冰水帶入主河。佢慢慢向南彎,喺巴基斯坦嘅卡拉巴格進入旁遮普平原。印度河經過南迦帕爾巴特山群附近時會通過4500至5200米深嘅巨大峽谷。佢快速穿過哈扎拉地區,喺塔貝拉水庫被攔截。喀布爾河阿托克附近匯入。佢剩餘嘅路程都喺旁遮普同信德嘅平原上,喺呢度河流變得緩慢同高度分支。佢喺米坦科特潘傑納德河匯合。越過呢個匯流點之後,呢條河曾經叫做「薩特納德河」(「薩特」=七,「納迪」=河),因為而家呢條河帶住喀布爾河、印度河同旁遮普五河嘅水。經過賈姆肖羅之後,佢喺巴基斯坦信德省嘅塔塔南面形成一個大三角洲。

印度河係世界上少數幾條會出現潮汐激湧嘅河流之一。印度河系統主要由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同興都庫什山脈嘅雪水同冰川供水。河流嘅流量都會跟季節變化——冬天會大幅減少,而喺七月到九月嘅季風季節就會氾濫成災。仲有證據顯示自史前時代開始呢條河嘅路線就一直喺緩慢改變——佢喺1816年地震之後由流入卡奇冷同鄰近嘅班尼草原轉變到向西流。[7][8] 截至2011年 (2011-唔見咗必要嘅參數 1=月份),印度河水喺洪水期間會衝破防洪堤,流入卡奇冷。[9]

歷史

[編輯]
喺巴基斯坦、印度同阿富汗嘅主要印度河流域文明遺址c. 2600–1900 BC

印度河文明嘅主要城市,例如哈拉帕摩亨佐達羅,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前3300年,代表咗古代世界最大嘅人類聚居地之一。印度河文明由阿富汗東北部延伸到巴基斯坦同西北印度(1947年前)[10]傑赫勒姆河東邊向上延伸到薩特萊傑河上游嘅羅帕爾。沿海聚落由巴基斯坦-伊朗邊界嘅蘇特卡根多爾延伸到現代古吉拉特邦卡奇。喺北阿富汗嘅阿姆河上有一個印度河遺址叫做肖圖蓋,而阿拉姆吉爾布爾遺址則位於欣登河附近,距離德里僅28 km(17 mi)。到目前為止,大約發現咗超過1,052個城市同聚落,主要分佈喺格哈格爾-哈克拉河同佢嘅支流周圍。呢啲聚落包括主要城市中心哈拉帕同摩亨佐達羅,以及洛塔爾多拉維拉加內里瓦拉拉基加爾希。喺印度河同佢嘅支流上,只發現咗40個印度河文明遺址。[11]不過,值得注意嘅係,大部分發現嘅印度河文字印章同刻字物品都係喺印度河沿岸嘅遺址發現嘅。[a][12][13]

大多數學者相信,早期印度-雅利安人犍陀羅墓葬文化聚落喺犍陀羅flourish咗由公元前1700年到公元前600年,當時摩亨佐達羅同哈拉帕已經被放棄咗。

梨俱吠陀描述咗幾條河流,包括一條叫「信度」嘅河。梨俱吠陀嘅「信度」被認為就係今日嘅印度河。喺梨俱吠陀經文入面出現咗176次,其中94次係複數形式,通常用嚟泛指「河流」。喺梨俱吠陀裏面,特別係喺後期嘅讚美詩入面,呢個詞嘅意思縮窄到特別指印度河;例如喺《那地蘇圖颂》嘅河流名單入面。梨俱吠陀嘅讚美詩將所有提到嘅河流都用女性性別表示,除咗布拉馬普特拉河

印度呢個詞就係源自印度河。喺古代,「印度」最初係指印度河東岸嘅地區,即而家嘅旁遮普信德,但到公元前300年,包括希羅多德梅加斯特尼喺內嘅希臘作家已經將呢個詞用嚟指遠至東方嘅整個次大陸。[14][15]

印度河嘅下游盆地形成咗伊朗高原印度次大陸之間嘅自然邊界;呢個地區包括全部或部分巴基斯坦嘅省份俾路支斯坦(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旁遮普地區信德,以及阿富汗同印度。第一個併吞印度河流域嘅西歐帝國係波斯帝國,喺大流士一世統治期間。喺佢統治期間,希臘探險家斯基拉克斯受命探索印度河嘅流程。之後亞歷山大大帝嘅入侵軍隊都過咗呢條河。不過,喺佢嘅馬其頓人征服咗西岸,將佢連接到古希臘世界之後,佢哋選擇沿住河嘅南岸撤退,結束咗亞歷山大喺亞洲嘅遠征。亞歷山大嘅海軍上將尼阿庫斯由印度河三角洲出發探索波斯灣,直到抵達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流域之後俾孔雀貴霜帝國印度-希臘王國印度-斯基泰人嚈噠人統治。幾個世紀以嚟,穆斯林軍隊包括穆罕默德·本·卡西姆加茲尼的馬哈茂德穆罕默德·戈爾帖木兒巴布爾都過咗呢條河入侵信德同旁遮普,為入侵印度次大陸提供咗一個門戶。

地理

[編輯]
列城附近嘅印度河

支流

[編輯]

Template:Div end

印度河流域


喺亞洲位置

[編輯]
  1.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嘅參照
  2. Imperial Gazetteer of India.第13卷.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09. p. 357. 原先內容歸檔喺17 August 2024. 喺21 September 2022搵到.
  3. 引用錯誤 無效嘅<ref>標籤;無文字提供畀叫做Ahmad-2019嘅參照
  4. 舉個例,The Indus River: biodiversity, resources, humankind.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195779053. 呢本編輯集嘅文章通常用較短嘅測量數字,但至少有兩篇用咗較長嘅。
  5. 5.0 5.1 "Earthly matters: Origins of the Indus". Dawn (英文). 4 September 2011. 原先內容歸檔喺17 August 2024. 喺29 September 2022搵到.
  6. Albinia (2008), p. 307.
  7. 70% of cattle-breeders desert Banni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3 April 2019.; by Narandas Thacker, TNN, 14 February 2002; The Times of India
  8. "564 Charul Bharwada & Vinay Mahajan, Lost and forgotten: grasslands and pastoralists of Gujarat". 原先內容歸檔喺1 January 2022. 喺17 January 2022搵到.
  9. "Indus re-enters India after two centuries, feeds Little Rann, Nal Sarovar". 7 November 2011. 原先內容歸檔喺9 January 2018. 喺22 December 2017搵到.
  10. Williams, Brian (2016). Daily Life in the 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Raintree. p. 6. ISBN 978-1406298574.
  11. Malik, Dr Malti (1943). History of India (英文). New Saraswati House India Pvt Ltd. p. 12. ISBN 978-81-7335-498-4. 原先內容歸檔喺3 July 2023. 喺26 October 2020搵到.
  12. Iravatham Mahadevan, 1977, The Indus Script: Text, Concordance and Tables, pp. 6–7
  13. Upinder Singh, 2008, A History of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India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12th Century 互聯網檔案館歸檔,歸檔日期29 November 2022., p. 169
  14. Henry Yule: India, Indies Archive.is歸檔,歸檔日期28 June 2012. In Hobson-Jobson: A glossary of colloquial Anglo-Indian words and phrases, and of kindred terms, etymological,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and discursive. New ed. edited by William Crooke, B.A. London: J. Murray, 1903
  15. "Was the Ramayana actually set in and around today's Afghanistan?". 26 April 2015. 原先內容歸檔喺6 November 2019. 喺16 June 2015搵到.

引用錯誤 <ref> tags exist for a group named "lower-alpha", but no corresponding <references group="lower-alpha"/> tag was found